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收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建设的重要史料时,发现包含如下内容的一份文献:“四、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份文献最有可能是
| A.中共八大《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
|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
|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荀子在《君道》中说“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由此我们可知荀子()
| A.有民本的思想 | B.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
| C.主张性恶论 | D.主张礼法并施 |
所谓“唐诗晋字汉文章”,反映了晋代书法的时代特点是
| A.尚意 | B.尚法 | C.尚韵 | D.尚态 |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学风:“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以降之学新。”材料中的“道咸以降之学新”,主要“新”在
| A.注重经典考证 | B.针砭社会时弊 |
| C.学习西方文化 | D.批判理学旧论 |
在奥巴马访华前,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在《中美联合声明》中,美方宣布今后四年向中国派遣十万名留学人员。双方还将适时举办第二届“中美文化论坛”。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的过程应该是
①学习和吸收对方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②中美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实现世界文化共同繁荣的过程
③加深文化认可,增进两国相互理解和尊重的过程
④消除双方文化之间差异,实现文化融合的过程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学。”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 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 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
| C.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式微 |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