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隋大运河示意图,指出大运河的四段河道中哪段是由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
亚里士多德说:”一个雅典城邦公民权的获得一方面要看其父母是否都是本邦公民……本邦人如果从事工商业达到一定期限也会被取消其公民资格。”这说明古代雅典
| A.民主的基础不具广泛性 | B.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 C.妇女不能参加政治活动 | D.工商业者没有公民地位 |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 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
| 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
| 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
| 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①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② 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本质属性
③ 打破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局限性
④ 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
| B.脱离中国传统政治,是全盘西化的产物 |
| C.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
| D.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 |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 B.认为需要反对帝国主义 |
|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