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甲状腺激素(T4)分泌的分级调节和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变态的影响。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 ”填写适当内容):
(1)TRH和TSH是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激素,则两者依次是 和 。
(2)高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TRH有 作用。
(3)图中所示的T4对蝌蚪的作用表明,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个体 的作用。
(4)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变态的作用,某人设计了相关实验,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一、准备2只玻皿,每只盛300 mL池塘水,玻皿内放少许水草,并分别编号。
二、将第一只玻皿作对照组,然后,向第二只玻皿中加入 作为实验组。
三、取长度约10 mm的蝌蚪18只,分成2组,每组9只,放于上述2只玻皿内。
四、各玻皿的水及所加物质隔日更换一次。每次换水时观察其变态情况,并对蝌蚪的 、 相应器官进行相关测量。
五、测量数据填入记录表。
阅读如下资料:
资料甲:科学家将牛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中,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科学家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了转基因烟草。
资料乙:T4溶菌酶在温度较高时容易失去活性。科学家用对编码T4溶菌酶的基因进行了改造,使其表达的T4溶菌酶第3位的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在该半胱氨酸与第97位的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一个二硫键,提高了T4溶菌酶的耐热性。
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甲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体内常用法,受体细胞是。在培养有些转基因植物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先将目的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T-DNA中,然后用该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通过DNA重组将目的基因插入植物细胞的上。
(2)资料乙中的技术属于工程的范畴,该工程是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或基因合成等方式,对原有蛋白质进行改造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的技术。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的肽链的序列发生了改变,其实质是序列发生了改变。
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培养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______酶和____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_,再用化学诱导剂如诱导二者融合,再诱导融合后的结构产生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杂种细胞,进一步将该细胞培养形成_______组织,然后经过_______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养技术称为________。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内容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的文字。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
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据题分析作答:
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图Ⅰ图Ⅱ
(1)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装置Ⅲ),装置Ⅲ除用代替NaOH溶液外,其他设计与装置Ⅱ相同
②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
结论 |
|
装置Ⅱ |
装置Ⅲ |
||
1 |
a________ |
b 不移动 |
只进行有氧呼吸 |
2 |
c 不移动 |
d________ |
只进行无氧呼吸 |
3 |
e________ |
f________ |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
(3)请写出糖类(葡萄糖)经过酵母菌代谢活动后变成酒精的化学反应式_。若酵母菌消耗的O2为3mol/L,而释放的CO2为9mol/L,则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倍。
在充满N2和CO2的密闭容器中,用水培法栽培几株番茄,CO2充足。测得系统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右图,请回答问题。
(1)6~8h间,光合速率____(大于、小于)呼吸速率,容器内的O2含量____,CO2含量___,植株干重_______。
(2)9~10h间,光合速率迅速下降,推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是____;10h不再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若此环境因素维持不变,容器内的O2含量将逐渐下降并完全耗尽,此时另一细胞器即_____停止ATP的合成,_____成为ATP合成的唯一场所。
(3)若在8h时,将容器置于冰浴中,请推测呼吸速率会出现的变化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