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950年—1980年主要年份城镇人口比重表
从上表中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
B.我国农村人口仍占多数 |
C.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落后于世界水平 |
D.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
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奏请通饬开办矿务,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这一举措()
A.标志着清廷对民族工业政策的彻底放宽 |
B.其意在支持商办企业与外商企业展开竞争 |
C.目的是模仿西方国家“工业立国”政策 |
D.是为解决战争赔款和财政匮乏而进行调整 |
历史学家指出:中国人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在这种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意识指导下出现的最早的实践活动是()
A.洋务运动 | B.民族工业兴起 |
C.戊戌变法 | D.辛亥革命 |
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与该思想相符合的洋务派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 B.成立三支海军 |
C.创办开平煤矿 | D.创设京师同文馆 |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①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推动了新的社会阶层如买办的形成④为民族工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下面关于工业时代经济组织发展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工场制度成为工业生产的普遍的组织形式 |
B.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垄断组织 |
C.随着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跨国公司等经济组织形式 |
D.在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大企业始终保持着数量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