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时间:1827年;地点: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一个纺织厂;人物:贝蒂•哈里斯;年龄:23岁;工种:纺织工;工作状况:早五点起床, 步行上班,6点到18点进行工作;工作内容:看护纺织机;婚姻状况:已婚;子女数量:2个,请表姐照顾。材料中记叙的哈里斯的状况说明

A.工业化早期所有的纺织工都像哈里斯一样悲惨
B.工业化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C.工业化造成贫富分化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
D.在工业革命早期,女性主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美国学者指出: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剧变,是“一次来自上层的革命,旧统治集团中的主体部分自行背叛了以往对自己借以统治的体制的忠贞,掉头而去”。这主要是指( )

A.赫鲁晓夫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B.勃列日涅夫改革使苏联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苏联实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错误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放弃社会主义的原则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 )

A.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B.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互相交流
C.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维护欧洲安全
D.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

已故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对华政策报告中指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尼克松这番谈话的本质目的是()

A.继续推行两个中国的政策
B.主张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C.认为中国是未来美国的对手
D.指出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重要性

柏林墙的修筑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美苏的大国强权主义达到高峰
B.反法西斯国家对法西斯势力的正义制裁
C.东西方“冷战”的加剧
D.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

2008年,美国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初曾建议西欧盟国出手相助,但西欧盟国反应冷淡。美国有人因此指责西欧盟国忘恩负义,他们最主要的依据是( )

A.二战中美国帮助西欧盟国打败法西斯
B.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以遏制苏联
C.美国建立北约以保证西欧安全
D.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以复兴欧洲经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