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区域经济增长点,根据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知识,回答28~30与城市相关的系列问题:下图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可能发育为城市及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临近铁路,交通便利 |
B.②临近河流,水资源丰富,水运交通便利 |
C.③临近铁路及河流,水路交通便利 |
D.④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农耕和基础设施建设 |
城市化进程和特点来看,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试分析客观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业生产水平低,教育文化水平低,不利于城市化 |
B.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不能加快城市化的发展 |
C.我国大城市太少,无法带动经济的发展 |
D.我国城市化水平合适,正逐步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
读“我国野骆驼分布区的变迁图”,回答下列各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 ( )
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到西北干旱区
③文献记载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人为因素包括 ( )
①开垦草原②过度放牧③大量捕杀④种群退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图示地区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 (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
C.垂直分异规律 | D.地方性分异规律 |
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区的同学共同开展一个“影子长度"的探究学习活动,他们在当地时间10:00~14:00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根1米长的杆的影子长度,并将所得数据绘制成图。如图为6月22三个地区同学所提供的观测结果。据此回答下列各题。甲、乙、丙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C.乙、甲、丙 | D.丙、乙、甲 |
关于乙地此时气候特征的描述,最有可能的是 ( )
A.一年中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的季节 |
B.一年中降水较少、草木枯黄的季节 |
C.一年中气温较低、降水较多的季节 |
D.一年中降水较多、作物生长旺盛季节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对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岛风蚀地貌发育 |
B.甲岛地热资源丰富 |
C.乙岛所在大洲有五大淡水湖群 |
D.P处是乙岛建军港的最佳地点 |
一艘旅游船从甲岛出发到乙岛,选择最合理的路线航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过运河时,航向大致由西北向东南 |
B.逆流航行时所遇洋流都为寒流 |
C.所经海域水温越来越高 |
D.所经海区温度不断降低 |
下图是世界1月平均气温l0°C~22°C范围(适宜避寒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我国华南地区避寒的范围较小,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低,热量充足,1月温度较高 |
B.临近海洋,陆地面积小,年较差小 |
C.强大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造成的 |
D.由于受到南岭的阻挡,冬季风影响较小 |
下列属于避寒者高输出区的是 ( )
①北欧和中欧②加拿大和美国北部③日本南部
④澳大利亚和新西兰⑤长江中下游地区⑥俄罗斯远东地区
A.①③④ | B.②⑤⑥ | C.①②⑥ | D.③④⑤ |
关于图中避寒区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高纬度寒流流经地区可以形成避寒区 |
B.地中海沿岸和加勒比海地区适宜避寒 |
C.赤道和热带地区的山地地区不适宜冬季避寒 |
D.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
寻找新的淡水资源成为当今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图a、图b所示为海水淡化的装置,这款简易海水淡化器完全不需要任何的额外能源,只需要利用现有的太阳能就可以淡化海水。它由一个透明的倒置的漏斗和一个底盘组成(图a)。首先将海水倒入底盘内,然后将漏斗倒扣在底盘上,太阳光透过漏斗来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而淡化出的水蒸气则会在漏
斗壁上凝结成水滴,并顺势流到漏斗四周的凹槽中储存起来。等储存了适量的水之后,把漏斗倒过来,将净化过的海水直接倒入容器即可(图b)。据此回答下列各题。该海水淡化装置运用的地理原理或规律是 (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原理 |
B.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
C.大气的热力环流原理 |
D.海水运动的规律 |
关于该海水淡化装置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玻璃对太阳辐射是透明的,但它的保温作用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是不同的 |
B.海水蒸发,水汽上升遇玻璃冷却,凝结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水槽 |
C.海水蒸发的热量来自于地面上水汽凝结释放的热能 |
D.该装置的使用不受时空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