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各地有着迥异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但是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以来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尤其是近十几年,随着教育价值观越来越城市化、国际化、西方化,很多人在受教育过程中远离了乡土文化,成为一个“无根的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各地迥异的文化形成的原因是 ( )
①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②各地的人们思想观念不同
③各地的特殊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 ④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针对人们在受教育过程中远离乡土文化的现状,我们应 ( )
| A.拒绝城市化、国际化 | B.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 |
| C.增强人们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D.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
斗牛这一竞技运动一直被认为是勇敢善战的象征而在西班牙流行。这说明( )
| A.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
| B.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是不会改变的 |
| C.斗牛是西班牙的唯一文化形式 |
| D.只有西班牙人才喜爱斗牛文化 |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于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体现了()
| A.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 |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
| C.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 |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
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容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 )
|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 |
| 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
|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
| 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屈原的,每到这一天,人们会吃棕子、赛龙舟,这说明()
①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
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习俗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
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参加各种文化活动都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