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世纪世界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由图可知,从1950年至1995年
A.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 | B.欧洲人口出现负增长 |
C.北美洲死亡率下降最快 | D.亚洲与拉丁美洲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下降 |
引起非洲自然增长率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 | B.经济 | C.文化观念 | D.环境 |
下图示意1981~200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城市数量与城市平均人口数量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表示城市化水平、城市数量、城市平均人口数量的数字序号依次是
A.③、②、① | B.①、②、③ |
C.②、①、③ | D.①、③、② |
1981~1995年期间曲线①数值的变化说明
A.城市化进程减缓 | B.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
C.中小城市大量涌现 | D.大城市规模不断缩小 |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1900年和2009年天然氧气生产量状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该省最可能是
A.广东 | B.湖北 |
C.江苏 | D.黑龙江 |
导致该省2009年氧气生产量小于1900年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破坏 | B.水土流失 |
C.气候变暖 | D.围湖造田 |
热岛效应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下图示意北方某特大城市城区2008年6月和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甲、乙、丙三地所在的功能区依次是
A.商住混合区、轻工业区、生态区 | B.轻工业区、商住混合区、生态区 |
C.商住混合区、生态区、轻工业区 | D.生态区、轻工业区、商住混合区 |
导致该城区6月和12月热岛效应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数量 | B.天气状况 |
C.建筑物密度 | D.交通通达度 |
外向型制造业的生产和经营主要面向国外市场,其生产活动主要分布在开发区。下图示意2010年我国各省区外向型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导致我国外向型制造业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政策 | B.交通、劳动力 |
C.技术、市场 | D.交通、政策 |
外向型制造业布局在开发区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就业机会 | B.减轻环境污染 |
C.节省内部交易成本 | D.减少职工工资支出 |
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
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
A.1小时40分钟 | B.2小时20分钟 |
C.3小时20分钟 | D.4小时4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