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的《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权依法取得国家赔偿。对新的《国家赔偿法》颁布实施,下列评论中正确的是
①它进一步保护公民权利,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②它规范了国家机关行为,全面保障人民利益
③它扩大了公民权利,体现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④它加强了法律保障,体现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
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
“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说明了()
①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
②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③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规律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发生不同的作用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 B.日出东方 | C.新陈代谢 | D.万有引力 |
“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在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
A.夸大了物质运动 | B.否认了相对静止 |
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 | D.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