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9.4%,同时也成为世界上单位GDP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对此,许多专家提出了“绿色GDP”概念,即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后所得的数值。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我国政府将“十一五”期间的GDP增长目标确定为7%,五年内实现能耗降低20%。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履行( )职能
①管理经济 ②宏观调控 ③市场监管 ④社会公共服务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中国梦”之所以能激励人民,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
①先进的意识具有超越时代和历史条件的特性
②先进的意识总是社会中的主导性意识
③先进的意识是人的实践发展的精神动力
④先进的意识能够通过人的实践变成客观现实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毛泽东说:“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①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真实和可靠
②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形成“好主意”的前提条件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冥思苦索无助于“好办法”、“好主意”的产生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这首《画竹诗》形象地描述了他画竹从“冗繁”到“清瘦”、从忠实描摹到表现竹子独特精神的艺术升华过程。这表明艺术创作
( )
①是对对象的再现与创造相统一的过程
②是把艺术观念转变为现实艺术作品的根本途径
③具有与物质生产实践同样的规律与特点
④是按照创作者的意图改造对象世界的观念活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 )
①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②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 ( )
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