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由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环境中培养,复制4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
A.1/4 | B.1/8 | C.1/16 | D.1/24 |
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口增长过快,环境势必受到不良影响 |
B.环境污染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
C.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将大大减轻 |
D.目前世界人口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增长过快 |
为解决粮食和环境问题,科学、有效、合理的途径是()
A.利用废弃的重金属矿区栽培饲料作物 |
B.利用小麦、玉米生产的酒精来替代石油作燃料 |
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 |
D.培育具有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新品种 |
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
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根据模型分析,人口激增不会导致()
A.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不能继续加以使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
B.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 |
C.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
D.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 |
地表水体污染有两种,即有机型污染是变黑发臭;无机型污染一般是变绿.据分析,这与其中的生物类型有关,生活在前、后两个环境中的生物类型依次是()
A.光能自养生物、异养厌氧生物 | B.异养厌氧生物、光能自养生物 |
C.化能自养生物、异养需氧生物 | D.异养需氧生物、化能自养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