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 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
B.用35S标记T2噬菌体,侵染、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
C.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所需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 |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DNA分子片段中有2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90个,因此这个片段中含有的游离的磷酸基的数目和氢键的数目依次为()
A.200个和400个 | B.2个和510个 |
C.2个和400个 | D.400个和510个 |
决定DNA遗传特异性的是()
A.脱氧核苷酸链上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特点 |
B.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的比值 |
C.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 |
D.碱基排列顺序 |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荚膜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
A.3和4B.1、3和4C.2、3和4 D.1、2、3和4
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苷酸对模型,其中正确的是()
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14N培养基中培养,抽取其子代的DNA经高速离心分离,下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⑤ | B.第二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① |
C.第三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③ | D.亲代的DNA应为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