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 A. | 收入水平高 | B. | 远离东部 |
| C. | 人口数量少 | D. | 经济落后 |
2.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54-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 A. | 棉花 | B. | 甜菜 |
| C. | 橡胶 | D. | 青稞 |
3.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 A. | 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 B. | 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
| C. | 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 D. | 说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
下列因素中,修建“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 | B.城市分布 | C.资源状况 | D.人口分布 |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域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据此回答问题:20世纪80年代,世界产业开始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这些产业一般是:
| A.技术密集型 | B.资金密集型 | C.劳动密集型 | D.能源密集型 |
这些产业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主要是因为中国沿海地区拥有:
| A.资金和技术优势 | B.劳动力优势 | C.交通、服务优势 | D.能源优势 |
这些产业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特殊的时期开始转移到我国,是因为我国:
| A.采取了有效的产业政策,进行了体制改革,改善了投资环境 |
| B.农村剩余劳动力被解放,大量涌向东南沿海地区 |
| C.东南沿海地区交通方便、资源条件优越 |
| D.东南沿海地区科技发达,法制健全 |
图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玩具制造 | B.汽车工业 | C.石化工业 | D.钢铁工业 |
南水北调是与西气东输并重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缺水严重,而长江夏秋季节水量丰富。据此回答问题。南水北调工程中,水在供需方面存在季节差异。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
| A.加大调水量 | B.大力推广节水技术 | C.大力开展人工降雨 | D.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改变调入区的气候类型②不会引起调入区生态环境的改变
③可以减少调入区地表水的使用④有利于调入区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 A.②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将天然气输入上海,对其影响是
| A.扩大了上海能源来源,不再以煤炭作为燃料 |
| B.使上海有充足的气源,建成我国最大天然气出口港 |
| C.增加了城市对外的交通运输压力 |
| D.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