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 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
B. | 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 繁文缛节。 |
C. | 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 趋之若鹜。 |
D. | 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 不绝如缕。 |
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译: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与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 |
B.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我活着应当为陛下拼死效忠,死了也会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之恩。 |
C.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译:这种心地为什么就能与大王的心意合拍呢? |
D.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 |
译:官吏的横暴,差役的庸俗,也太过分了啊!将来我辞官后,一定要在这生公石上听曲,以月为证。
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原来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
C.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译: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遗愿。 |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
译: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所谓华山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译:人们所说的华山洞,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
B.既其出 ,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出洞之后,便有人责怪那个要求出洞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译: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你吗? |
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何可胜道也哉! |
译: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清作者姓名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
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我怀着乌鸟反哺的私情,请求陛下允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 |
B.夫晋,何厌之有? 译:晋国,有什么讨厌的时候呢? |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译: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他。 |
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
译: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不如六国了。
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译: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了五次,败了两次,胜了三次。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击退了它。 |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译: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一天天地割让削减,而最终趋于灭亡。 |
C.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译: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他(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 |
D.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
译:您要是爱怜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那么用牛跟羊又有什么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