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有人评论“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你简要阐述一下理由。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苏幕遮•草
梅尧臣①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②年最少。窣地春袍③,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②“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③窣地,拂地;春袍,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
词中“老”与“嫩”两字遥相呼应,耐人寻味,请简要说明它们各自的表达效果。
这首词突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
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①至今寂寞彭泽县。
注:①化用唐代灵沏和尚的诗句:“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
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落 花
【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落 花
【宋】宋祁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迸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注】①半面妆:《南史·后妃传》载梁元帝徐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②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时用为妓院等地的代称。
两首《落花》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分析。(5 分)
咏物诗讲究人物交融,两首诗的颔联都突出表现了这一特征,请加以赏析。(5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各题。(8分)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刘长卿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
“谁听石上泉”中的“谁”字有的版本作“也”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请结合诗歌分析。
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