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图表示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blob.png

(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 (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
(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
(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址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甲图表示南半球中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A,B处近地面,则B气压带名称为___________,C处气压比D处的_________(高/低);风带的具体风向为__________;南半球在B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地区1月份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
(2)若甲图表示海陆风,A,B处近地面,海陆间气压形势如乙图所示,则A为__________(陆地/海洋)。若乙图表示亚欧大陆与太平洋间的气压分布情况,则此时罗马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此时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________。
(3)若甲图表示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示意图,在大西洋海区,‚洋流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在太平洋海区,ƒ洋流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图中P1、P2、P3表示等压线,甲处的箭头表示风向,分析回答:

(1)该天气系统位于南北半球的半球,反映的是高空还是近地情况
(2)该系统属于气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来说属于
(3)甲地目前在气团控制之下,不久将经历 天气过程。
(4)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那么A、B、C、D四个区域,目前以 区域为主。

下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图中字母A、B、C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
(2)从赤道出发,沿东经20°依次向南、向北前进,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它的产生主要受条件不同的影响。
(3) 导致同纬度的A、D地区植被类型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
A.土壤      B.地形
C.太阳辐射 D.洋流
(4) 简述图中本格拉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度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1月11日在波兰华沙召开,为期两周的华沙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议题依然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另一核心议题是落实来自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中国政府早在2009年就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大会上中方表示,节能减排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无论谈判进展如何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材料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图(下左图) 材料三:部分国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图(下右图)

(1)描述近现代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为什么在大气环境保护方面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义务?
请你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出合理措施。

(10分)读沿36°N的地形剖面图和图中a、b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a地相比,b地冬季降水有什么特点?并简述其原因。(3分)
(2)试分析乙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3分)
(3乙国的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其主要原因。(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