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 A. | 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
| B. | ②低坡度最陡 |
| C. | ③地分布有茶园 |
| D. | 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
2.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 A. | 450米 | B. | 500米 |
| C. | 550米 | D. | 600米 |
新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最不可取的是:
| A.变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 |
| B.建设“草库伦” |
| C.大力植树种草,保护生态 |
| D.增大牧场牲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 |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16~17题。
| 甲 |
乙 |
丙 |
丁 |
|
| 广东 |
☆☆ |
☆☆ |
☆☆☆☆ |
|
| 四川 |
☆☆☆ |
☆ |
☆☆☆ |
|
| 新疆 |
☆ |
☆☆ |
☆☆☆☆ |
|
| 山西 |
☆☆☆☆ |
☆☆☆ |
☆ |
☆ |
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寒潮 酸雨 |
| B.酸雨 水土流失 |
| C.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
| D.土地荒漠化 寒潮 |
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和四川危害程度较低的原因分别是
| A.纬度位置 森林覆盖率高 |
| B.纬度位置 地形 |
| C.降水量 地形 |
| D.纬度位置 土壤 |
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酸雨频率④影响生态群落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病虫害防治不力 |
| 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 |
| C.生存环境改变 |
| D.人为破坏严重 |
我国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是:
①增加耕地面积
②切实保护耕地
③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毁林开荒
⑤大力开垦草原
⑥积极稳妥地开垦宜农荒地
| A.①③⑤ | B.②④⑤ | C.①③④ | D.②③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