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
|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开展“大跃进”运动 |
2013年9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第十三次元首峰会上指出“上合组织成员国应完善执法安全合作体系,建立应对安全威胁和挑战的综合中心,合力打击三股势力。”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先后举行10余次规模不等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水平不断提高。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
| A.是具有结盟性质的军事政治组织 |
| B.有利于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
| C.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
| D.体现了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
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 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 |
| 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
| 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
| 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立场 |
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
|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
|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
|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
|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
|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 B.不具有普适性 |
|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 D.具有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