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容物变成蓝色的是( )
试管号 |
试管内容物 |
![]() |
检测 |
|
1 |
2mL浆糊十2mL纯唾液 |
37℃ |
10min |
3滴碘液 |
2 |
2mL浆糊十2mL清水 |
37℃ |
10min |
3滴碘液 |
3 |
2mL浆糊十2mL稀释10倍的唾液 |
37℃ |
10min |
3滴碘液 |
4 |
2mL浆糊十2mL纯唾液 |
95℃ |
10min |
3滴碘液 |
5 |
2mL浆糊十2mL纯唾液+2滴浓HCl |
37℃ |
10min |
3滴碘液 |
A.1、2、3 | B.2、3、4 | C.3、4、5 | D.2、4、5 |
研究光合作用的Calvin等人进行了以下实验:在某种绿藻营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后,从营养液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预测实验结果是( )
①光照时间越长,积累的C3(三碳化合物)越多
②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
③无论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分布在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上
④给予适宜的光照,放射性物质会出现在葡萄糖中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①到③过程中的[H]产生的场所依次是
A.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 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
C.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 D.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依乐藻为材料探究光合作用:将一枝依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可观察到光下枝条放出气泡;以太阳灯作为光源,移动太阳灯使之与大试管的距离不同,结果如图甲中曲线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可用单位时间气泡产生数目(或气泡产生速率>来衡量光合速率
B图甲中的B点表示当光照强度为一定值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C若该小组在室温lO℃和30℃时分尉进行了实验。结果为图甲中的曲线2和曲线3。则D点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且A点的G含量大于C点
D若该小组将分离出的依乐藻叶绿体(见图乙叶绿体的模式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则由b转移至c的物质主要包括ATP、NADPH
如下图所示曲线表示水稻叶片N、P、K含量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定范围内,N、P、K等矿质元素越多,光合速率越快 |
B.P是NADP+和ATP的重要成分,能直接影响光反应 |
C.N是组成叶绿素和酶的必需元素,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
D.糖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它的转变和运输需要K,所以K的需求量最大 |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常采用多种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各项叙述中,措施与直接目的不一致的是
A.给植物补充氮肥用途之一是因为ATP的组成元素中有N,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
B.将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套种,利于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 |
C.营养生殖加快作物繁殖速度,利于优良性状的保持 |
D.冬季大白菜收获季节,大棚比农田不容易缺钙而“烂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