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依靠礼仪法制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
|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
| C.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 |
|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
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他的意见是()
| A.国家和个人都应该摆脱宗教束缚而获得自由 | B.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
| C.信仰即可得救,无须教皇和教士的中介 | D.列举兜售赎罪券的诸多荒谬 |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
|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
下面两幅作品之所以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
| A.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 B.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
| C.赞美了人体的美丽和人性的伟大 | D.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 |
彼特拉克在《阿非利加》中这样写道:“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黑暗被驱散时,我们的后人会再次在先世纯粹的光芒照引下向前迈进。”材料中的“先世纯粹的光芒”是指 ( )
| A.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 | B.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
| C.启蒙运动时的理性主义 | D.中世纪的神学异端思想 |
苏格拉底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有关苏格拉底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认为世间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
| B.法律道德对人的约束力是相对的 |
| 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
| D.唯一真实的世界是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