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中M点为晨昏线与经纬线的交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若M点位于单位时段内位移最大的地方,则太阳位于M地

A.正东或正西 B.东北或西北 C.正南或正北 D.东南或西南

若M点地方时为0时,且M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为50°,该日不能是

A.7月6日或6月8日前后 B.12月8日或1月6日前后
C.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D.7月6日或1月6日前后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土地。由于三市都属于红色砂砾岩山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故被称为“红三角”地区。“红三角”地区以广州南沙为平台,牵线“珠三角”,共建华南经济圈规划,形成良好的资源互补。读图9,回答21~23题。

图中①②两条铁路线与长江航道相交的港口分别是

A.南京、武汉 B.枝城、武汉
C.武汉、九江 D.九江、南京

“红三角”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1,3,5

A.热量、光照B.光照、水源

C.水源、地形D.地形、土壤
“珠三角”可以为“红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

A.大量廉价劳动力 B.充足的农林产品
C.丰富的矿产资源 D.资金和技术支持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图8),回答18~20题。

甲区域大面积种植橡胶的最有利区位条件是

A.热量充足 B.劳动力素质高
C.科技发达 D.机械化程度高

不宜在乙区域发展的工业项目是

A.纺织工业 B.机械制造
C.化学工业 D.农产品加工

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共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结冰期较短 B.流量季节变化大
C.多呈放射状 D.流量年际变化大

图7为“中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读我国某农产品产量分布示意图6,回答14~15题。

该农产品最可能是

A.冬小麦 B.水稻
C.棉花 D.橡胶

该农作物在世界的主要产区有
①埃及
②泰国
③澳大利亚
④乌兹别克斯坦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图5,回答11~13题。

A城市钢铁工业发达,其主导因素是

A.原料 B.燃料 C.交通 D.市场

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城市北侧山脉是贺兰山
B.A城市附近河段的年径流量由西向东减少
C.A城市附近的河段无结冰期
D.A城市为呼和浩特市

B地区近几年来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可能导致的后果有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地面塌陷
③地震频发
④风沙危害加剧
⑤土壤盐碱化加剧
⑥ 暴雨增多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