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示意针阔叶混交林在3个不同地点的山地上海拔高度分布。完成下列各题。 ①②两地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 B.光照 | C.坡向 | D.水分 |
②③两地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 B.光照 | C.坡向 | D.水分 |
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图中所示区域中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a气候的雨季均在11月至次年4月 |
B.c气候在6-8月期间温和多雨 |
C.d气候的形成原因是该地远离海洋 |
D.e气候分布在纬度10°-20°的大陆东岸 |
关于甲、乙两地气候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B.甲、乙两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
C.乙地气候的形成与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有关 |
D.乙地气候的形成与沿岸暖流有关 |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地面蒸发量图,完成下列各题。乙地等值线密集,主要原因是
A.位于背风坡 |
B.地势高 |
C.西南季风影响大 |
D.相对高度变化大 |
甲地蒸发量最大的月份及其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4月――太阳高度增大,气温回升快 |
B.6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大 |
C.8月――受副热带控制时间长,气温高 |
D.10月――受大陆气团控制,空气湿度小 |
中央气象台2009年2月22日6时继续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受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未来两天,新疆东部、西北地区大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将有5-7级偏北风,江南中南部、华南以及四川盆地北部将有4-6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江河湖面风力6-8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江南中南部、华南以及四川盆地北部将有4-6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江河湖面风力6-8级,原因是
A.江河湖面摩擦力小 | B.江河湖面与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 |
C.江河湖面气压梯度力大 | D.江河湖面地转偏向力大 |
下图为该天气系统略图,其中M是不同性质锋面L1、L2的交界,有关锋面L1、L2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冷锋、冷锋 | B.冷锋、暖锋 |
C.暖锋、暖锋 | D.暖锋、冷锋 |
未来两天,图中N地的日平均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前者升高,后者变大 | B.前者降低,后者变小 |
C.前者升高,后者变小 | D.前者降低,后者变大 |
读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回答下列各题。图中曲线中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
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
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
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云量厚度 | B.地势高低 |
C.太阳高度 | D.植被状况 |
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的原因
A.云量增加 | B.气候变暖 |
C.环境污染 | D.人口增加 |
甲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乙图为“此日P地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P点的地理坐标为
A.70°S,90°E |
B.70°N,90°W |
C.70°S,90°W |
D.70°N,90°E |
此时北京时间为
A.m日22时 |
B.m日16时 |
C.(m+1)日14时 |
D.(m+1)日8时 |
此日后一周内
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 B.北半球昼短夜长 |
C.P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 | D.P地日出的时间变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