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尽管调停人通常将民族自决的原则运用于欧洲,但他们绝对不在欧洲以外地区这样做。”这里,作者批评的是《凡尔赛和约》中:
| A.规定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
| B.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 |
| C.规定英、日、法等国以“委任统治”方式瓜分德国全部殖民地 |
| D.对战争赔款问题始终没有达成一致的协议 |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是()
| A.重工业占主导地位 | B.交通运输业获得迅速发展 |
| C.化学工业兴起 | D.钢铁业发生飞跃式发展 |
18世纪末,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被称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马路的出现主要是适应当时英国社会出现的什么重大变革的需要?( )
| A.马车的发明和普及 | B.旅游观光的需要 |
| C.工业革命的需要 | D.借助水力驱动机器设备的需要 |
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 A.火车发明引发了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 B.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
| 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
航海家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从中可以看出推动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至少有()
①追求黄金②传播宗教③探索地球是否是圆的④输出商品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
|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
|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
| D.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