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明)王守仁《观德亭记》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醒心亭记
曾 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可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直:径直 |
B.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滋:滋味 |
C.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憾:怨恨 |
D.一山之隅,一泉之旁隅:角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 B.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
C.其可不喜且幸欤 | D.则其心洒然而醒 |
其孰能讥之乎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公之乐”的一组是()
①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③天下学者皆为才且良
④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⑤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④⑤ | D.②③⑤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②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①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②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喻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③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乃佯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节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组:即丝织物、绶带之类。玺符节:玺即玉玺,皇帝的印。符节,古代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做凭证的东西。②案堵:意为按原来的次序,安安稳稳。③项梁:项羽叔叔。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又让不受让:责备 |
B.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距:同“拒”,抗拒,抵御。 |
C.无内诸侯军内:同“纳”,放进 |
D.乃佯尊怀王为义帝佯:假装。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为父老除害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
B.①且吾所以还军霸上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C.①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 ②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
D.①系颈以组 |
②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善于笼络人心,比如派人与秦吏一起到县乡邑,宣传他的政策,不接受百姓进献的牛羊酒食。 |
B.项羽破函谷关后的所作所为令秦人大失所望: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之处无不被摧毁残破。 |
C.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而项羽入关后则烧杀屠戮,暗示了后来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 |
D.在鲜明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刘邦是以“柔”(政策)得民众,项羽则想以“刚”(武力)进行征服,但民心是不能征服的,百姓并不服从项羽。 |
用斜线(/)给文中加波浪的句子断句。
吾 与 诸 侯 约 先 入 关 者 王 之 吾 当 王 关 中 与 父 老 约 法 三 章 耳 杀人 者 死 伤 人 及 盗 抵 罪 余 悉 除 去 秦 法。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句子。
①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②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
③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文言文阅读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权善才、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高宗诏诛之。仁杰奏不应死,帝怒曰:“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仁杰曰:“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帝意解,遂免死。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肆,仁杰劾奏其恶,有诏原之。仁杰曰:“陛下惜有罪,亏成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本立抵罪。出为宁州刺史,抚和戎落,郡人勒碑以颂。时越王兵败,支党余两千人论死,仁杰疏曰:“此皆非本恶,诖误至此。”有诏悉谪戍边。会为来俊臣所构,守者浸弛,即丐笔书帛,置褚衣中。谓吏曰:“方暑,请付家彻絮。”仁杰子光远得书,因免死。万岁通天中,契丹陷冀州,擢仁杰为魏州刺史。前刺史惧贼至,驱民保城,修守具。仁杰至,曰:“贼在远,何自疲民?万一虏来,吾自办之,何预若辈?”悉纵就田,民为立祠。突厥入赵、定,时民多胁从于贼,贼已去,惧诛,逃匿。仁杰上疏曰:“愿赦河北,一不问罪。”诏可。后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以问宰相,众莫敢对。仁杰曰:“匈奴犯边,陛下使三思募勇士,逾月不及千人。庐陵王代之,不浃日辄五万。今欲继统,非庐陵王莫可。”初,李昭德数请还太子,而后意不回,唯仁杰每以母子天性为言,故卒复唐嗣。后将造浮屠大像,度费数百万。仁杰谏曰:“物不天降,终由地出。不损百姓,且将何求?既失农时,是为弃本。”后由是罢役。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权善才、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坐:坐下 |
B.擢仁杰为魏州刺史擢:提拔 |
C.故卒复唐嗣卒:最终 |
D.既失农时,是为弃本失:耽误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狄仁杰平恕忠直的一组是
①仁杰子光远得书,因免死②仁杰奏不应死
③此皆非本恶,诖误至此④驱民保城,修守具
⑤愿赦河北,一不问罪⑥既失农时,是为弃本
A.①⑤⑥ | B.②③⑤ | C.①④⑥ | D.②③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狄仁杰体恤百姓,契丹攻陷冀州,他坚持让百姓回家种田;武则天想造佛像,他以误农时、弃根本为由加以劝阻。 |
B.狄仁杰敢于直言劝谏。权善才、范怀义误用斧头砍伐昭陵的柏树,高宗很生气,要杀他们,狄仁杰上奏直谏,高宗免去二人的死罪。 |
C.狄仁杰忠于唐室,在立太子的关键问题上,他用招募勇士这件事把武三思和庐陵王做了对比,让武则天明白了人心所向。 |
D.狄仁杰能力出众,黜陟使阎立本惊异他的才干,就推荐他做大理丞,他一年就决断了大量积压的案件,受到人们称赞。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
(2)物不天降,终由地出。不损百姓,且将何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连处士墓表
欧阳修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为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舍之而去。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
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以处士为法法:标准,规范 |
B.卒而反葬应山反:反而,却 |
C.悉散以赒乡里赒:周济 |
D.往省之省:探望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连处士可作世人表率的一组是
①以一布衣终于家 ②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 ③因不复仕进
④出谷万斛以粜 ⑤厚遗以遣之⑥为之罢市三日
A.①③⑤ | B.②③⑥ | C.②④⑤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的境界。 |
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
C.连舜宾曾经到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 |
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
(2)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
文言文阅读: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①嵌空②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③死矣。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注释:①故:通“固”本来。②嵌空:深陷的样子。③不食顷:不到一顿饭的功夫。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下列句中的“而”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穴故嵌空而缭曲②蟹六跪而二螯
③遂蛇行而入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D.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
下列划线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山行遇虎 | B.乃力运数石 |
C.填然鼓之 | D.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 |
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虎被熏灼 | B.虎亦随入 |
C.有碑仆道 | D.木直中绳,煣以为轮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请写出至少5个含有“虎”字的成语。(三至四个得1分,五个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