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政府建立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在于
| A.拉动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 B.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 |
|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
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 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
|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
| C.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 |
| D.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
称德国是“教皇的奶牛”,主要是说
| A.教皇对德国掠夺最严重 | B.德国对教会财物贡献最大 |
| C.德国与教皇关系最密切 | D.德国是教会财富的最主要来源 |
王安石说:“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奸宄固宜少。”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 A.抵御辽、夏的进攻 |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
| C.减少政府开支 | D.巩固自己的权势 |
(宋仁宗景祐元年五月)程琳上疏,论:“兵在精不在多,河北、陕西军储数匮,而招募不已。其住营一兵之费,可给屯驻三兵。昔养万兵者,今三万矣。……天地生财有限,而用无纪极,此国用所以日绌(短缺)也。”对此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程琳建议减少军队员额 |
| B.程琳认为国用日绌的原因是冗兵、冗官、冗费 |
| C.程琳认为过量的兵员虚耗了国库储备 |
| D.程琳认为北宋军事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弊端 |
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
| A.急功近利 | B.动摇不定 | C.反对变法 | D.软弱无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