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其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
|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
英国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孙中山因此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此观点的理由是中国科举制度:
| A.公开考试,公正,择优录取,体现了自由竞争的原则 |
| B.于1905年被废止,孙中山想以此来否定清末“新政” |
| C.统一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便于巩固中央加集权 |
| D.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光大了儒家学说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改变了单一的生产方式 |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
|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 D.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
东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 A.刺史制度 | B.科举制 | C.编户制 | D.察举制 |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
|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
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不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
|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 D.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