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 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2)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 ;
②对气温: ;
③对降水: ;
④对地下水: 。
(3)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多项选择) ( )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
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并海啸,造成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读东亚部分地区等压线图(图6)以及甲、乙两城市降水量分布图(图7),回答相关问题。
(1)比较甲乙两城市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图中气候分界线东段比西段延伸的纬度高,试分析其原因。
(3)指出此时段日本地震灾区的天气特征并简述理由。
(4)从大气、海水运动的角度分析福岛核泄漏物质的扩散方向。
读图,回答:
(1)由图可知甲为气候,其特点是,主要分布地区为 。
(2)乙图为 气候,多雨季节多雨的原因是
。
(3)丙为 气候,成因是
,主要分布地区为
。
(4)丁图有可能位于( )
A.美国东南部 B.澳大利亚东南部
C.我国南方地区 D.地中海沿岸
(5)丁图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
A.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B.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C.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D.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之分
该图中曲线a、b表示等压面,b位于近地面而a在高空,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2)近地面B、C两地中,相对较热的是,气流下沉的是。
(3)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形式,其形成的具体过程是: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运动→→大气的运动。
(4)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5)在图中线段上补画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6)当亚欧大陆内部被B气压控制时,当地的季节为,该气压中心的名称是,此时北京地区盛行风向为。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此时是__________时,昼长为____________小时,A点的日出时刻是_________时。
(2)此图表示的日期是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的阳光照射图, 此时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经线将地球分为两天。
(3)C点正午太阳高度是___ _____,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设A点的纬度是56º34´,一架飞机以每小时1110千米的速度,从B地沿最短距离飞到A地,若起飞时间为当地地方时18时,问A地降落时,A地的当地时间是___________时。(2分)
(5)在图中用斜线画出夜半球的范围,___________为晨线(CG或GD)。
读“局部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甲、丙的地理坐标分别为:
甲,丙。
(2)甲、乙、丙、丁四地位于东半球的是,位于温带的有。
(3)甲位于乙的方向,丙位于甲的方向,某飞机由甲飞往乙,沿最短路线,合适的航向为,其最短距离应(小于、等于、大于)2 22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