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已经养成了一种逻辑:政府行为只要代表公共利益,就是天然合法的,就是不可质疑的,甚至可以无所约束、无所顾忌。上述逻辑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 )
| A.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 | B.政府是公共利益的执行者和代表者 |
| C.政府应当依法行政,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任何特权 | |
|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
2008年10月12日结束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系统回顾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着重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并最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重大决议。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说明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议的必要性。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从哲学角度说明了()
| A.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
| B.真理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
|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 D.认识应该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
马克思说过:“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论述主要说明的是( )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
|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
| C.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活动 |
| D.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 A.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 B.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一切活动 |
| C.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 D.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
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②事实胜于雄辩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百闻不如一见⑤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①④⑤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