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评价贝多芬(1770-1827)时这样说“这个最屈辱的仰仗外人鼻息的时期,正好是文学和哲学的光辉灿烂的时期,是以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
①德意志一度处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控制之下
②浪漫主义文学和音乐在欧洲盛行
③马克斯、恩格斯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
④德国确立了联邦制国家体制与君主立宪政体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二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 A.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
| B.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
| 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
|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
现代宇宙学的“爆胀宇宙论”认为,我们面临的宇宙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发端于时空极小的“奇点” 的绝热膨胀,破除了神创宇宙论。下列哪位古代文化名人的思想与该理论有类似之处()
| A.老子 | B.荀子 | C.韩非子 | D.朱熹 |
“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此画家属于的派别是 ()
| A.古典主义 | B.现代主义 |
| C.印象主义 | D.浪漫主义 |
冷战结束以后,民族问题重新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说:“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哈贝马斯的观点说明了()
| A.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竞争不断增强 |
| B.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争端 |
| C.经济全球化削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 |
| D.跨国公司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强大 |
1993年,全世界最受关注的100部影片中有88部是美国片;两家美国组织和两家欧洲组织控制了全球范围的新闻收集和新闻传播。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霸权挑战 |
| B.文化输出成为经济增长点 |
| C.文化价值观已出现同化趋势 |
| D.舆论宣传得到了各国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