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取动物控制合成生长激素的基因,注入鲇鱼受精卵中,与其DNA整合后产生生长激素,从而使鲇鱼比同种正常鱼增大3~4倍。此项研究遵循的原理和这项技术分别是( )
A.DNA→RNA→蛋白质和转基因技术 | B.RNA→DNA→蛋白质和DNA重组技术 |
C.DNA→蛋白质→RNA和转基因技术 | D.RNA→蛋白质→RNA和细胞核移植技术 |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为25℃和30℃。右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调节到25℃(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从理论上讲,右图中相应点的变化是
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上升 |
B.a点不移,b点左移,m值不变 |
C.a点上移,b点右移,m值下降 |
D.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 |
下图为某植物在夏季晴天的一昼夜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
B.ce段下降主要是由于气孔关闭造成的 |
C.ce段与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 |
D.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 |
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质(含细胞器)。把等量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处理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3个试管中,进行四组实验。下列对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A.实验一:向3个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只有乙没有反应 |
B.实验二:向3个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丙酮酸,只有甲没有反应 |
C.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实验一,甲、乙没有反应 |
D.实验四: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实验二,甲、乙、丙都没有反应 |
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需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
A.葡萄糖——丙酮酸——水 | B.葡萄糖——氧气——水 |
C.葡萄糖——丙酮酸——氧气 |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
下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