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我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证书。下图表示该抗虫水稻主要培育流程,据图回答:
(1)④过程应用的主要生物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过程中将含杀虫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常用的方法是
(3)组建理想的载体需要对天然的质粒进行改造。下图是天然土壤农杆菌Ti质粒结构示意图(显示部分基因及部分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位点),据图分析:
①人工改造时,要使抗虫基因表达,还应插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工改造时用限制酶Ⅱ处理,其目的是:第一,去除质粒上的 (基因),保证T-DNA进入水稻细胞后不会引起细胞的无限分裂和生长;第二,使质粒带有单一限制酶作用位点,有利于 ;第三,使质粒大小合适,可以提高转化效率等。
③若用限制酶Ⅱ分别切割改造过的理想质粒和带有抗虫基因的DNA分子,并构成重组Ti质粒。分别以含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已成功导入抗虫基因的水稻胚细胞,观察到的细胞生长的现象是: 。
(4)若限制酶Ⅱ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黏性末端为,则该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是 。
下图为光学显微镜下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示意图,其中A、B、C、D、E为细胞代号。请据图回答:
(1)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取材的根尖长度在2 mm左右,以获取根尖 区细胞。
(2)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视野中有大量的间期细胞,而分裂期的细胞较少。其原因是 。
(3)根据细胞周期写出图中所示细胞在有丝分裂中的顺序是
(4)制作的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使用的染色液是 。观察某同学制作的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发现染色体染色很浅或未染上,已知他制作装片时省略某一操作步骤,最可能的是他省略了 。
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叶片C0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逐渐增强的变化曲线,S1、S2、S3分别表示所属范围的面积。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____上,提取后经层析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带呈 色。
(2)在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C3迅速 (增加/减少)。
(3)当光照强度处于图中的D点时,叶绿体中02的去向是 。
(4)若X轴为时间,OD区间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 (用S1、S2、S3表示)。
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对各组淀粉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 __,无关变量有 (至少写出2种)。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酶A在____℃条件时活性较高。
(3)此实验通过检测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说明理由:__ __。
(4)若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应是:在 ℃之间设立较小等温度梯度的分组实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多套如下实验装置对酵母菌无氧呼吸需要的最适温度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结果如图,请分析实验信息并回答以下问题:
(1)本实验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结果会改变实验的自变量,是因为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________,其余转移至ATP中及存留在酒精中。
(2)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检测无氧呼吸产物有无酒精,可用_________溶液进行鉴定,有酒精其溶液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
(5)如不考虑(1)中的不足,该实验能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请提供改进方法 _。
下列图示中,甲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乙表示某绿色植物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Ⅰ、Ⅱ、Ⅲ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图丙表示在种植有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中,二氧化碳浓度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丁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浓度的关系。
(1)图甲三种植物中最适合间作的两种是 ;叶肉细胞在a、b点时都可以产生ATP的场所是 。
(2)图乙中Ⅰ中产生的O2参与Ⅲ的第 阶段;Ⅱ进行的场所是 。
(3)从图丙曲线变化分析,图中代表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为 。
(4)图丁中,如果温度上升5℃,b点将向 方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