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应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这一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的警戒线,保障耕地面积是铺设粮食安全之路的第一块巨大基石。我国83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中,有73个分布在全国52片耕地集中分布区,即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城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下图为“我国各省区人均产粮与全国均值之差”示意图,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省区中,发展商品性粮食基地潜力最大的是
| A.安徽省 | B.陕西省 | C.河北省 | D.贵州省 |
江苏省原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拥有江淮地区、太湖平原两大商品粮基地,导致其产粮大省地位明显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与土壤 | B.政策和劳动力 | C.市场和交通 | D.工业化与城市化 |
“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域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这一特征
| A.增加了耕地保护的难度 | B.强化了耕地保护的力度 |
| C.反映了南北方的差异性 | D.体现了自然资源的整体性 |
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 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
|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是永远不变的 |
| C.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 |
| D.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
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强烈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图为2010年1月12日~2月12日海地人口迁移路线和数量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海地人迁移路线和数量示意图该时段内影响图中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
| A.国家政策 | B.国内战争 | C.自然灾害 | D.开发国外资源 |
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美国成为海地最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其主要原因是美国 ( )
| A.政治稳定 | B.经济发达 | C.地广人稀 | D.气候温和湿润 |
读我国东部某城市2005~2010年图:“外来人口流向调查统计图”,回答题。
该市外来人口流向的变化,将会()
| A.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扩大。 |
| B.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下降,解决城区的环境污染问题。 |
| C.郊区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使城区的第三产业大量向郊区转移。 |
| D.使城市化水平下降,城市的服务范围缩小。 |
读图: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回答题。
如果土地利用现状布局合理,则当地盛行风向可能是 ( )
|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南风 | D.西南风 |
当地要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较合适的地点是 (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下图,回答题。
图中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
| A.在大城市上空形成臭氧空洞 |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
|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