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科学方法依次为: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解释现象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或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埋 |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 |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
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U和T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得到其细胞周期为20小时,根据上述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制的曲线图如图。下列相关的分析错误的是()
A.b点时刻,细胞正大量合成RNA |
B.d点时刻,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高值 |
C.c—e阶段,细胞内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
D.处于a—c阶段的细胞数目较多 |
突变基因杂合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染色体片段交换,这种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细胞继续完成有丝分裂后,可能产生的子细胞是()
①正常基因纯合细胞②突变基因杂合细胞③突变基因纯合细胞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 |
为调查黄鹂的种群密度,用捕鸟网捕获30只鸟,其中黄鹂5只,做标志后放回自然界,明年又捕获了30只鸟,其中有标志的黄鹂2只,没有标志的黄鹂6只,则此地区黄鹂种群的个体数约为()
A.20 | B.15 | C.75 | D.45 |
图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 |
B.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 |
C.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 |
D.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 |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敌敌畏的使用能增强小麦吸浆虫的抗药性 |
B.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变化大小,都属于进化 |
C.变异在长期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积累定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 |
D.不同区域内,其生物物种数越多,辛普森指数也一定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