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
(3)如果Ⅱ4、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
①双胞胎(Ⅳ1与Ⅳ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②双胞胎中男孩(Ⅳ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女孩(Ⅳ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是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的两个品种,经杂交后得到F1,F1自交后得F2。请回答:
⑴上述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属于。
⑵ F2中共有种基因型,其中最理想的基因型是。
⑶在3200株F2中,理论上计算符合生产要求的有株
下图为色盲患者家系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 染色体上,属遗传。
(2)12号的色盲基因最终可追溯到 号。
(3)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1 ;7 ;6
(4)12号与10号婚配属于 结婚。
下图表示蛋白质合成过程的某个阶段,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属于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步骤,该过程的模板是[ ]。
(2)造成此反应生成物的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3)根据上图并参考右上表分析:[1]上携带的氨基酸是,这个氨基酸与之前的氨基酸是通过反应连接在一起的。
资料显示,近10年来,PCR技术(DNA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成为分子生物实验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的特性,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图20—1),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分子生物实验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请据图回答:
(1) 加热至94℃的目的是使DNA样品的键断裂,这一过程在生物体细胞内是通过的作用来完成的。通过生化分析得出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G=C这个事实说明DNA分子的合成遵循。
(2) 新合成的DNA分子与模板DNA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
(3) 通过PCR技术使DNA分子大量复制时,若将一个用15N标记的模板DNA分子(第一代)放入试管中,以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到第五代时,含15标记的DNA分子单链数占全部DNA总单链数的比例为。
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这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右表是豌豆花色的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组合 |
亲本表现型 |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紫花 |
白花 |
||
一 |
紫花×白花 |
405 |
411 |
二 |
紫花×白花 |
807 |
0 |
三 |
紫花×紫花 |
1240 |
420 |
(1)根据组合能判断出是显性性状。
(2)请写出组合一的亲本基因型:紫花,白花
(3)组合三的F1显性类型植株中,杂合子占。
(4)若取组合二中的F1紫花植株与组合三中的F2紫花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花植株的概率
为
(5)若组合三的F1中基因型为AA的植株有420株,则组合三F1中A的基因频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