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一同学进行如下操作:
① 将打点计时器水平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 将长约0.5m的纸带用小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后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
③ 先松开纸带,后接通电源,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④ 换几条纸带,重做上面的实验
⑤ 在打出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距接近2mm,且点迹清楚的纸带进行测量,先记下O点的位置,依次再取四个计数点A、B、C、D。求出相应位置对应的速度及其下落的高度
⑥ 将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⑦ 根据以上测得的数据计算相应的和
的值。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以上操作有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上述验证机械能守恒的装置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纸带上1至9为连续点,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50Hz,由纸带所示数据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是______ ;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真实数值是9.8 m/s2,请任意写出一个测量值与真实值有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
(二)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的电路进行电路实验.电路中R1的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R上标有“50Ω 2A”字样.闭合电键S,将滑片P从最左端向右移动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2伏和0.2安.当不断向右移动滑片P,使得电压表与电流表指针偏离零刻度线的角度恰好均为指针满偏角度的1/4时(两表满偏角度相同),如图(b)、(c)所示.则此过程中,两表指针偏转的方向相________(填“同”、“反”);该电源的电动势为_____________V,内阻为_________W.
来自黑龙江的侯斌身后系着一条从高空垂下的滑轮绳索,火炬插在轮椅支架上,侯斌紧拽着从天而降的绳索,一尺一尺、一寸一寸往上攀,“攀登”就是侯斌生活的主题,也是无数顽强求生、奋力拼搏的残疾人的生命写照。在人生几乎遭遇绝境的时候,抓住黑暗中垂下的一条绳索,努力攀上去,就能翻越绝壁,获得光明、温暖和希望。经过艰苦卓绝的5分钟的攀登,侯斌手暴青筋,汗如雨下。最后,侯斌右手高擎起祥云火炬,一条火龙迅速呼啸而上——北京残奥图3
会的主火炬,以一种大朴若拙但却震撼人心的方式被点燃了。
图3是侯斌攀登过程和点燃主火炬两个瞬间的照片,请根据以上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侯斌攀登过程中所做的功转换为侯斌和轮椅等装备的重力势能和动能 |
B.若把侯斌攀登过程看做是匀速运动,则手对绳的拉力等于侯斌和轮椅等装备的重力 |
C.火炬燃烧过程是把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以燃烧的形式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
D.与李宁点燃主火炬上升过程相比,侯斌在攀登过程中消耗了更多的体能 |
在今年5.12汶川大地震的救援行动中,千斤顶发挥了很大作用,如图2所示是剪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1.0×105N |
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1.0×105N |
C.若继续摇动手把,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
D.若继续摇动手把,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
北京奥运火炬实现了成功蹬上珠峰的预定目标,如图1所示是火炬手攀蹬珠峰的线路图,请跟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的位移 |
B.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等于蹬山的平均速度 |
C.在计算蹬山运动的速度时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 |
D.顶峰的重力加速度要比拉萨的重力加速度小 |
用一定光强的绿光照射某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
A.若使绿光光强减弱,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 |
B.若使绿光光强减弱,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减少 |
C.改用光强相同的蓝光照射该金属表面,不一定发生光电效应 |
D.改用光强相同的红光照射该金属表面,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
在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静止的钠的同位素Na发生衰变,沿与磁场垂直的方向释放出一个粒子后,变为一个新核.新核与放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径迹均为圆,如右图所示.以下观点均正确的是()
A.新核为![]() |
B.发生的是α衰变 |
C.轨迹1是新核的径迹 |
D.新核沿逆时针方向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