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 B.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
| C.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 D.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
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 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
| 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
钱穆在《秦汉史》中说:“要之汉初政局,大体因袭秦旧,未能多所改革。此由汉廷君臣,多起草野,于贵族生活,初无染习,遂亦不识朝廷政治体制。又未经文学诗书之陶冶,设施无所主张。而遽据政权,急切间惟有一仍秦旧,粗定规模。而其恭俭无为之精神,则实足以代表当时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其所由与秦政绝异其趣者正在此。”钱穆认为汉承秦制的主要原因是:
| A.秦朝制度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 B.汉初统治者大多出身平民 |
| C.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 | D.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 |
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这一现象突出反映当地
| A.农业经济结构较合理 | B.农业生产受市场主导 |
| C.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 |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汉设刺史(官秩为六百石),其“问事”范围包括“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二千石违公下比(勾结),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由此可见该制度
①意图解决土地兼并问题②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具有“以卑监尊”的特点④基本消除了官场腐败现象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胡适说:“民间的小儿女,村夫农妇,痴男怨女……都是文学上的新形式与新风格的创造者,这是文学史的通例。”下列作品最符合这一“通例”的是
| A.《国风》 | B.《离骚》 |
| C.《红楼梦》 | D.《狂人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