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1921年创作)中,描写了他见到童年的小伙伴闰土。闰土在谈到他的生活时说:“非常难。第6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这一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后的我国农村
①军阀割据,战乱不息
② 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困苦
③ 苛捐杂税繁多,农民入不敷出
④ 自然经济完全破产,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这一言论说明他
A.主张“致良知”以成“圣贤” | B.提倡“格物致知”以求“理” |
C.宣扬“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 D.认为物质享受是“秉赋之自然” |
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应该是
A.穷理的方法 |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
C.理气的关系问题 |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
三国时期的佛事活动,仍以译经为主。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佛经翻译家是支谦和康僧会。康僧会在他编译的《六度集经》中大讲“恻隐心”、“仁义心”,而且还极力主张“治国以仁”,认为“为天牧民,当以仁道”。除了这些治国牧民之道以外,经中还大力提倡“孝顺父母”,歌颂“至孝之行”。康僧会明显受到
A.道家思想的影响 | B.儒家思想的影响 |
C.法家思想的影响 | D.墨家思想的影响 |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相对于孔子思想,主要变化有
① “君权神授”②“天人感应”
③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④提出“民贵君轻”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据记载,明朝“山西大同一带虽然寒冷,但陆驮水航之物,藏山隐海之珍,靡不辐辏而至者,而转贩之力也。”这段材料突出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明朝山西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 B.明朝山西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
C.明朝长途区域性贸易发展迅速 | D.明朝政府改变了对商业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