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道:“感时花濺泪,恨别鸟惊心。”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相似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 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2010年2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冥王星最新照片,哈勃望远镜观测到冥王星在变红。这一事实说明
| A.认识产生于人们实践的需要,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 |
| 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
|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的能力,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2009年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型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铁路、民航、交通、旅游等部门要制定和完善针对人员密集流动情况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各部门协调应对。这体现认识论的道理有
| A.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
|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性 |
| 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关注民生 |
一位速滑高手说:“一般情况下,速滑转弯倾斜度角在45度到60度之间为最佳,这样滑跑起来更省力更利于加速。”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创造性的思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 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
| C.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推动作用 |
| D.在实践中人们总是能够总结出经验和方法 |
下列观点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 A.心外无物 | B.气者,理之依也 |
| C.理在气先 | D.畏天命,获罪与天,无所祷也 |
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美国科学家文希南、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约纳特共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核糖体是生命细胞内的蛋白质生产者,三名获奖者在各自漫长旅途上寻获“金钥匙”,成功破解蛋白质合成之谜的“最后一块碎片”。这说明:
|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 B.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 |
| C.物质决定意识 |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