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阴影地带是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分布的一个地带,完成下列各题。该阴影是哪两种干、湿区的过渡地带
①湿润 ②半湿润 ③半干旱 ④干旱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该阴影地带是我国
①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②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
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④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联合国大会决定将2011年定为国际森林年。据此回答下面两题。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000多万公顷的森林被毁坏,导致全球森林被毁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将森林开垦为农田
②非可持续性的采伐木材
③开辟森林修建居住地和道路
④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为促进世界林木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我们应该
A.封山育林,禁止森林的砍伐 | B.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
C.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 | D.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 |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图,完成9一11题。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
B.坡度在20°一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
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
坡度在40°一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
C.坡面径流流速小 |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
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右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新疆某山地沿某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年平均降水量资料。回答:若此山地有森林带分布,最可能分布在:
A.a | B.b | C.c | D.d |
关于该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坡雪线高于北坡 |
B.南坡降水大于北坡 |
C.南坡自然带较北坡复杂 |
D.当地牧民把牛羊赶到H处草场放牧时,一般是冬季 |
读针阔叶混交林在3个不同地点的山地上海拔高度分布表,完成:
地点 |
经、纬度 |
海拔高度 |
① |
22°N,116°E |
1500~2000m |
② |
42°N,118°E |
600~1000m |
③ |
41°N,90°E |
2200~2600m |
①②两地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 B.光照 | C.坡向 | D.降水量 |
②③两地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 B.降水量 | C.光照 | D.坡向 |
读自然地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A~H表示不同的自然带,回答:
(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A→B→C→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 |
B.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
C.C→F→G→H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 |
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
图中E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 B.温带草原带 | C.温带荒漠带 | D.热带草原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