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日地距平比=(实际日地距离-日地平均距离)÷日地平均距离,它反映日地距离的变化情况。图示意日地距平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日地距平比由 a变至b期间,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南极地区极昼范围扩大 |
B.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快 |
C.重庆地区气温逐渐升高 |
D.孟买由雨季变为旱季 |
当日地距平比为b时,重庆日出时间最有可能是
A.5时 | B.6时 | C.7时 | D.8时 |
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下列问题。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 B.纬度较低 |
C.距海较远 | D.植被较好 |
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处在盛行西风背风坡 |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 |
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纬度(°N) |
64 |
50 |
40 |
30 |
20 |
0 |
可能总辐射(W/㎡) |
139.3 |
169.6 |
196.4 |
216.3 |
228.2 |
248.1 |
有效总辐射(W/㎡) |
54.4 |
71.7 |
98.2 |
120.8 |
132.7 |
108.8 |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 B.地形 |
C.大气环流 | D.洋流 |
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某同学在北半球某地利用日影测量当地的经纬度,当竖直的竹竿影子朝正北时,北京时间正好是12点40分,日影与竹竿正好等长,右图是这一天的光照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0°,120°E) |
B.(0°,110°E) |
C.(10°S,120°E) |
D.(10°S,110°E) |
该同学所在的地理坐标为 ( )
A.(45°N,120°E) |
B.(35°N,110°E) |
C.(45°N,110°E) |
D.(35°N,120°E) |
下图是全球某日某时刻的晨线(线上的数据为经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此时北京时间为()
A.14:40 | B.9:20 |
C.21:20 | D.15:20 |
若Q点为67°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波斯湾驶出的油轮顺流而下直奔马六甲海峡 |
B.上海中小学午休时间延长 |
C.澳大利亚小麦带正在抢收 |
D.海河流域处于汛期 |
2011年12月2日,5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02°E 28°N)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新闻发布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首次新闻发布会时,下面说法成立的是()
A.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
B.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最慢 |
C.航行在(45°N,150°E)的人们看到太阳接近正南方向 |
D.北半球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 |
相对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约99°E,40°N),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A.纬度较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
B.纬度较高,降水较少,晴天多,可发射时间长 |
C.西昌海陆交通便利,运输便利 |
D.雨季长,气候宜人,有利于发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