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否决权通俗指政治上一种片面否定决策或决议的权力,尤其是立法。近代以来各国政体不一,对否决权规定也不一。以下有关否决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下议院能将英国上议院提出的法案搁置一年,称为“延宕否决”
B.美国总统否决的国会议案,两院复议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有广泛基础可充分行使否决权
D.因议会权力至上,近代德意志联邦议会可否决德意志皇帝颁布的的法令

“这场伟大社会革命,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好象差不多接近了它的自然极限。在那里,这场革命是以简易的方式实现的;甚至可以说,这个国家没有发生我们进行的民主革命,就收到了这场革命的成果。”材料中的“这场伟大社会革命”可能指()

A.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B.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C.英国的“光荣革命” D.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材料主要说明()

A.要实行真正的共和必须思想解放
B.共和与复辟的矛盾制约中国发展
C.不能简单学习别人的政治制度
D.当时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从当时的形势看,这次战略大转移的根本原因是()

A.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
B.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D.右倾教条主义的危害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大变革。在中国,如果把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110年的中国近代化历程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后30年中国近代化的内涵是( )

A.资本主义化 B.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C.民族独立和富强 D.新民主主义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