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石油的分馏主要是物理变化而煤的干馏主要是化学变化 |
B.乙醇、乙酸乙酯、乙酸能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鉴别 |
C.淀粉、纤维素的化学式都可表示为(C![]() ![]() ![]() ![]() |
D.生活中食用的食醋、植物油、动物蛋白等物质都是混合物 |
下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①制取的氨气溶解在饱和NaCl溶液 |
B.实验②通过观察右边试管有无倒吸现象说明铁钉是否发生吸氧腐蚀 |
C.实验③可用于证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 |
D.图④是实验室洗涤胶头滴管的操作 |
某反应2AB(g) C(g)+3D(g)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正反应的△H、△S应为()
A.△H<0, △S>0 | B.ΔH<0,△S<0 |
C.△H>0,△S>0 | D.△H>0,△S<0 |
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②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③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稀NaOH溶液 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⑤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④⑤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时,应先分别水浴加热硫代硫酸钠溶液、硫酸溶液到一定温度后再混合,不是先将两种溶液混合后再用水浴加热 |
B.H2O2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速率持续加快 |
C.使用含有氯化钠的融雪剂会加快铁桥梁的腐蚀 |
D.判断皂化反应是否完全,可取反应后的混合液滴入热水中 |
已知3.6g碳在6.4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共放出X kJ的热量。已知单质碳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molC与O2反应生成CO的反应热△H为
A.—Y kJ/mol | B.—(5X—0.5 Y) kJ/mol |
C.—(10X—Y ) kJ/mol | D.+(10X—Y ) kJ/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