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用键的强度解释的是
A.N2的化学性质比O2稳定 | B.HNO3易挥发,H2SO4难挥发 |
C.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 | D.稀有气体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
以下实验原理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A.室温下,含有CoCl2的干燥变色硅胶呈蓝色,在潮湿的空气中变粉红色,放在干燥的空气中又恢复为蓝色 |
B.焰色反应实验中,铂丝在蘸取待测溶液前,应先用稀硫酸洗净并灼烧 |
C.中和滴定实验中,如用于盛放待测溶液的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不影响测定结果 |
D.纸层析中,滤纸作为固定相,展开剂作为流动相 |
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分子中O-H键的键能很大,因此水的沸点较高 |
B.因为蛋白质分子与胶体颗粒大小相近,故蛋白质溶液具有胶体的某些性质 |
C.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之间性质一定有明显差异 |
D.因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苯酚具有较强的酸性,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 g重水(2H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 NA |
B.200 mL 0.25 mol·L-1醋酸溶液中含有的CH3COOH分子数为0.05 NA |
C.标准状况下,11.2 L Cl2通入足量的石灰乳中制备漂白粉,转移的电子数为NA |
D.60 g石英晶体中含有的Si-O键数目为2NA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使用可再生资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替代有机溶剂、注重原子的经济性、采用低能耗生产工艺等都是绿色化学的内容 |
B.拉瓦锡发现的质量守恒定律、阿伦尼乌斯创立的电离学说、波尔提出的氢原子模型都对化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C.同位素示踪法是研究化学反应历程的手段之一 |
D.淀粉、纤维素、蔗糖、纤维二糖水解后的![]() |
下列各组溶液中,将甲溶液逐滴加入乙溶液中与将乙溶液逐滴加入甲溶液中现象完全相同的是
甲 |
乙 |
|
A |
Na2CO3 |
HCl |
B |
AlCl3 |
NaOH |
C |
Na[Al(OH)4] |
HCl |
D |
Ba(OH)2 |
H2SO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