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 B.维持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 |
| C.促成统一作战,确保民族大解放 | D.坚持正面抗战,彻底消灭日军 |
1883年1月22日,《字林沪报》报道:“自春徂冬,凡开矿公司如长乐、鹤峰、池州、金州、荆门、承德、徐州等处,一经禀准招商集股,无不争先恐后,数十万巨款,一旦可齐。”这一报道反映了( )
| A.私人资本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
| B.私人资本在近代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
| C.近代企业的经营已被社会所接受 |
| D.近代企业的发展已经出现激烈的竞争 |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古代,劳力重于资本,丁多即可致富,而在今日,则适成为贫穷的原因。因为生产的机键,自家庭而移于社会了,多丁不能增加生产,反而增加消费。”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是()
| A.家庭职能的变迁 | B.自然经济的解体 |
| C.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使然 | D.人们传统生育观念的改变 |
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 A.经济作物扩大种植 |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 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 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该现象突出反映了( )
|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
| B.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商人地位相对低下 |
| C.经世致用思想形成,商业理念以钱至上 |
|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生产关系技高一筹 |
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垕同时开放了“海禁”和“银禁”,诏令“朝野上下率用银”,从此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白银进口。据统计,自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总产量的3/4。由此可见,当时()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 B.中国和西班牙垄断了世界贸易 |
| C.中国的航运和对外贸易发达 |
| D.中国是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