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完成下题。
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 | B.流水、侵蚀作用 |
C.风力、沉积作用 | D.风力、侵蚀作用 |
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通过的行星新定义中,冥王星终于“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了行星家族,被列为“矮行星”。据此回答问题。与太阳系八大行星相比较,冥王星具有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积、质量较大 | B.表面温度较高 |
C.公转周期长 | D.绕日公转方向不同 |
关于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地球相邻的都是类地行星 |
B.唯一逆向自转的是水星 |
C.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周期都相同 |
D.在地球与火星轨道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 |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含有冥王星的是()
A.太阳系 | B.银河系 | C.总星系 | D.河外星系 |
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示意图。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的大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在“生命宜居带”中,之所以可能出现生命,主要原因可能是()
A.宇宙辐射的强度 | B.和太阳的距离适中 |
C.行星的体积适中 | D.和地球质量相似 |
根据下表资料判断,火星与地球相比()
火星 |
地球 |
|
直径 |
4 220英里 |
7 926英里 |
自转轴的倾斜角度 |
25° |
23°26′ |
公转周期 |
687个地球日 |
365.25日 |
自转周期 |
24时37分 |
23时56分4秒 |
大气密度 |
0.07 |
1 |
A.自转和公转的速度均比地球快
B.空气比地球密度大
C.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比地球大
D.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每小时()
A.30° | B.25° | C.20° | D.15° |
若某地某日昼长为14小时,该地的日落时间应是()
A.5时 | B.7时 | C.19时 | D.21时 |
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最有可能是()
A.春分 | B.夏至 | C.秋分 | D.冬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