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华民国史》写到:“当共产党出发长征时,亚朋德和比林汉(外国传教士)考察了共产党原先统治过的地区。在那里他们发现农民们喜欢的是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当时农民们喜欢共产党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打败了国民党“围剿” | B.国民党对日妥协投降 |
| C.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利益 | D.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 |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
|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
| 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
| C.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 |
| 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 |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
|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
|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
| 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
| 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
下图为《三教图》。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
|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 |
| 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
| 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 |
| 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 |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 B.“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
| 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
| 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
|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义举动 |
| C.说明早期儒家已经有“天人感应”思想 |
| D.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