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古希腊神话、罗马史诗带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诗、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以及18、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品,都体现了一种不断创新的精神。
请问:文化创新的源泉和途径是什么?(8分)
胡主席在访问非洲时代表中国政府郑重承诺:中方将认真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确定的各项援非举措,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继续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扩大对非贸易和投资、加强中非务实合作。
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表示,“中国总是在坦桑尼亚和非洲最需要的时刻给予支持和帮助,不附带任何条件,坦桑尼亚和非洲感谢这样的支持和帮助”。
英国路透社评论说,在严峻的经济危机时代,中国保证对非洲的援助和投资,展示了其“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外交政策知识分析说明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家形象”。(8分)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面临空前的就业压力:一是失业返乡的2500万农民工和滞留城市难以就业的农民工;二是700多万应届高校毕业生;三是常年新增城乡就业人员。2009年,解决就业问题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看到“许多人无事干”的同时,“许多事无人干”也是现实。一些人“高不成,低不就”给再就业工作增加了难度。
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许多事无人干”的问题?
2004-2007年我国粮食持续4年增产,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然而,要保持粮食供求长期基本平衡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动物类食品消费增长和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将扩大粮食需求;另一方面,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和保证种粮收益的难度加大,从而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高。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10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思想道德教育的加强。在现代社会,道德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1)道德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什么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4分)
(2)运用可持续发展伦理的相关知识,说明应怎样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6分)
【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近10年来,中欧关系发展迅速,构建起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框架。中欧双方的了解与互信显著增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出现了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良好势头。中欧之间增进互信,将对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带来重大影响。
(1)简要说明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说明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