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20世纪初,“大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定货,就需要有备用贷款,以购买原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的需求。”这表明
①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规模正在扩大
②金融资本对当时的经济生活具有决定性作用
③垄断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④克服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无计划生产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明朝在北京、南京两座城市设置五城兵马司,其“职专防察奸宄,禁捕贼盗,疏通沟渠,巡视风火”,规定一旦发现街道损坏、沟渠壅塞或城墙坍塌,就要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修缮;如遇火灾,还要立刻领兵救灾。据此推断,明代重视京城的
| A.民生建设 | B.市政管理 | C.危机管控 | D.社区自治 |
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
|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
| 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
| 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
| 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 |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
|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
|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
|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时期是
| A.西汉时期 | B.魏晋时期 | C.隋唐时期 | D.明清时期 |
一个时代的士人所共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即为“士风”。唐朝前期,士人常思济苍生、安社稷,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反映出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推动这种“士风”形成的因素有
①政治相对开明 ②庶族士人崛起③科举制度兴起 ④内忧外患频仍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