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提出,十二五规划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以富民促进公平,以公平促进富国。这是因为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表现在
A.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是公平 |
B.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
C.效率和公平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存在对立 |
D.发展经济必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这表明。
A.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前提 |
B.个人利益可以促进集体利益的发展 |
C.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集体更具有根本性的特点 |
D.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总是一致的 |
9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提到:兴办经济特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辩证法的观点是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B.正确的认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
C.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 D.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遵循规律 |
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行程万里实地考察,不仅向他人请教,更注重亲自试验。例如,他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曼陀罗人药有麻醉作用。这说明
A.事事都要亲身实践 |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
C.书本知识不可靠 | D.人获得认识的途径只有实践 |
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南水北调四大工程建成后,将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说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无条件联系着 |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只能顺应事物本身的联系 |
C.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随意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
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这个观点
A.是唯物史观 | B.是英雄史观 |
C.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 D.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