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偿有是非尔。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去童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民族危机面前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经历过一个由“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的思想转变,其间充满了艰辛、曲折。阅读图下列图片,完成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2)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未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加以说明。
(3) 试结合经济发展历程的有关知识,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概述近代思想解放不断深入的历程。(15分) 注意:①观点正确,论述集中;②史实简明扼要,能说明观点;③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合乎逻辑。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举国欢庆,在一次欢庆晚会上,有一则谜语引起大家的关注,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打一历史人物) 谜底有下面的五个。屈原,意指日本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苏武,意指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蒋干,意指蒋介石领导国民政府
进行抗日。毛遂,意指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进行抗日。共工,一神话人物,理解为共同努力的结果。你认为哪一个谜底最符合谜面?理由是什么?
阅读下列面材料:
材料一:自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地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
———《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1933 年12 月5 日)
材料二:(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
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协定。
——《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 年9 月1 日)
材料三: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实为国家民族之福。当此日寇猖狂,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三中全会果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示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四)……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1937 年2 月10 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对日采取的方针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回答,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回答,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什么新的方针?这一新方针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华社北京10月22 日电,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 周年大会22 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强调,70 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就是要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材料二: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三: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说:“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联系所学知识
回答以下问题。
(1)长征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的?
(2)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遵义会议,作出了一系列正确决议,实际上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正确选择,从这次正确选择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思想路线?
(3)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困难?(至少答出2种困难)表现出什么精神?
(4)材料二中的“万里长征”指什么?为争取该长征的胜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是如何告诫共产党党人的?
(5)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说的“新长征”最初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新长征”中的“新”的表现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8 年9 月张学良对东北大学生的训词:“要将己看小些,将国家看大些,就是说自己不要自看得太重,而有害于国家。”
———《张学良文集》第玉集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说:“我爱中国,我更爱东北,因为我的祖宗庐墓均在东北,如由余手失去东北,余心永远不安。但余实在不愿以他人的生命财产,作余个人的牺牲,且不愿以多年相随、屡共患难的部属的生命,搏余一人民族英雄的头衔。”
———《文史资料选辑》第6 辑
材料三:1933 年张学良对人说:“只要有人能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出去,不论他是哪一个阶层的人,我都愿意把我自己所有的力量给他,并且我愿无条件地听命于他。”
———《黎天才自传》
材料四:1934 年1 月张学良说:“青年人何以无出路,还不是由于你的国家太弱了吗?整个国家的苦闷与无出路,是高于你个人问题的几千万倍……只有解决国家的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
———《张学良文集》第玉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三、四,概括张学良的思想倾向。
(2)材料二反映的张学良的思想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对比材料二、三,说明张学良对日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4)据上述材料,归纳张学良思想主张的要点,概括张学良不同思想主张出现的根源。
阅读上题材料,可知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共适时改变政策,正确处理与国民党的关系,从而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和斗争,并举例说明。
(2)其中主要矛盾的发展趋势如何?
(3)中共是怎样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从而推动革命形势向前发展的?